欢迎访问曲阜朱氏中医·济活堂官方网站

曲阜朱氏中医·济活堂

济活堂暨省名老中医朱鸿铭工作室

朱氏中医创建于1906年钻研医术秉承家训精心临证

服务热线: 0537-6580120 13863777783

升降浮沉理论的科学内涵

人气:发表时间:2018-08-15
朱焕平  朱传伟   指导:朱鸿铭
  升降浮沉是中药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,也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基本法则之一。中药理论是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中医药学学术之根。因而,探讨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科学内涵,以利于更好地继承是十分重要的和非常必要的。
   (一)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基本内涵
 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的定向,是在我国中医药理论发展的第二次高潮——金元时代诞生的,为易水学派的张洁古所首倡。在张氏之前,《金匮要略》之大柴胡汤,虽也用柴胡之升浮与大黄之沉降同为一方,以治疗往来寒热,胸胁或心下满痛,苔黄便秘之证,但那个时代在中药理论上并未倡明升降浮沉这一重要内容。这一创建,补充和充实了药性理论,成为药性理论不可缺少的内容,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,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之大加称颂。
  1、升降浮沉的概念
  升降浮沉既然作为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,那么,其概念是什么呢?所谓升,是上升的意思;浮,是发散的意思。升和浮的共同点是向上向外,因此属阳,故而具有升阳、发表、散寒、催吐等作用。所谓降,是下降的意思;沉,是泻利的意思。降和沉的共同点是向下向内,因此属阴,故而具有潜阳、降逆、清热、泻下、利尿等作用。
  2、确立升降浮沉的依据
  确立药物的升降浮沉属性,规律有三:①药物的性味:凡是性温热、味辛甘者为阳性药,主升浮;性寒凉、味酸甘咸者为阴性药,主沉降。②药物气味的厚薄:凡气味薄者主升浮,如薄荷、连翘之属;气味厚者主沉降,如熟地、大黄之属。③药物质地的轻重:凡花叶及质轻的药物主升浮,如桑叶、菊花、马勃等;种子果实及质重的药物主沉降,如苏子、枳实、代赭石、石决明之属。上述依据,有时也有特殊情况,尚须结合临床实际。 
  3、升降浮沉的转化
  药物升降浮沉的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,而是可以转化的。其常见的转化方式有:①药物经炮制后升降浮沉的作用发生改变,如酒炒则升,姜汁炒则散,醋炒则收敛,盐水炒则下行。②药物经配伍后作用受到抑制,如少量沉降药在大量升浮药中则升;少量升浮药在大量沉降药中则降。故临床用药时应掌握和利用这种升降浮沉的转化,以提高治疗效果。
  (二)中药升降浮沉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
  升降浮沉理论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基本法则,若不了解升降浮沉之理,即违反人体内部阴阳的规律,可导致治疗上的失误。“故而识习药物,先当明白标志药物性能之性和味,反映药物作用部位之归经,指示药物作用趋向之升、降、浮、沉以及有毒、无毒、用量等。这必须经过一定程度的熟习和一定时间的实践,方能了然”。
  1、升降并用
  《医林改错》之血府逐瘀汤,用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,以枳壳之降气苦降下行,二者一升一降,则上焦之气机得畅而胸宽。《伤寒温疫条辨》之升降散,僵蚕、蝉蜕之升散与大黄、姜黄之沉降同用。以治疗温病憎寒壮热或表里三焦大热效佳。张锡纯通变大柴胡汤,用柴胡、薄荷升散在经之邪,并防邪之下陷;大黄、知母通降腑气,下阳明在腑之热,以治伤寒、温病表证未罢,大便已实者收效甚良。
  2、浮沉并施
  清代喻嘉言《医门法律》之清燥救肺汤,以升浮之桑叶为君,清宣肺燥;用质重沉寒的石膏、麦冬为臣,既清肺经之热,又润肺金之燥,宣中有清,清中有润;杏仁、枇杷叶利肺气以肃降;阿胶、胡麻仁润肺养阴;人参、甘草益气和中,俾土旺金生。本方原治温燥伤肺证,症见头痛身热、干咳无痰、气逆而喘、咽喉干燥、鼻燥、胸满胸痛、心烦口燥、舌下无苔、脉虚大而数。后人用以治疗白喉初起有效,现代扩展到用其治疗无汗证效果甚佳。
  王洪绪《外科全生集》之阳和汤,用升浮之麻黄宣开腠理以达表,用味辛性温之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;重用气味厚的熟地温补营血,鹿角胶填精补髓、强壮筋骨,以血肉有情之品助熟地以养血;炮姜、肉桂温中有通,生甘草有化毒之功。本方原为治鹤膝风、贴骨疽及一切阴疽之代表方,现代研究报道,本方对骨及关节结核、骨瘤、坐骨神经痛等属于血虚寒凝者确有卓效。
  3、纯升无降   
  李东垣《脾胃论》之补中益气汤,君药黄芪补气升阳, 柴胡、升麻升阳举陷,全方功在补中益气,升阳举陷。原治气虚发热、气虚下陷、脾胃气虚诸证。现代研究报道,以其治疗气虚外感证也收效佳良。  探究其原因,在于方中柴胡、升麻不仅能升阳举陷,而且尚有良好的解表退热效果,再加上黄芪、人参、白术的益气补中,能培其本。《景岳全书》的举元煎,人参、黄芪、白术并用,重在益气补脾,配升麻升举下陷之元气。黄芪与升麻同用,纯升无降,以治气虚下陷导致的血崩血脱,亡阳重危之重证。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之升陷汤,用黄芪益气升提为主药,大补肺气,桔梗载药上行,升麻、柴胡举陷升提,知母制黄芪之温,以治胸中大气下陷证,症见气促急短、呼吸困难、脉象沉迟微弱。现代研究,用其加味以升压和稳压,疗效可靠。
  4、纯降无升
  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之参赭镇气汤,用质重的代赭石镇胃气与冲脉上逆,开胸膈,坠痰涎;人参“借赭石下行之力,挽回将脱之元气”,用种子药苏子降肺胃之气,化痰除满;山药、白芍滋真阴;萸肉、芡实、龙骨、牡蛎收敛固脱,以治阴阳两虚,喘逆迫促,有将脱之势。亦治肾虚不摄、冲气上逆所致的胃气不降。张锡纯指出:“治吐衄之证,当以降胃为主;而降胃之药,实用赭石为最效”(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)。故张氏在其寒降汤中以赭石为主药,用半夏、牛蒡子助赭石以降逆气,白芍滋阴血,佐以瓜蒌仁、竹茹清热降逆,以治胃气不降导致的吐衄。
  综上所述,科学的理论具有超前指导实践的作用,张洁古首创的中药升降浮沉理论,有着丰富的内涵好鲜明的特色。我们应在临床药学工作中更好地继承它,发展它。

返回顶部